发帖数:255
粉丝数:18
注册时间:2017-05-17
|
自从我开店赚了些钱后,总有一些朋友向我咨询,到底怎样才能真正赚到钱。我也很乐意帮助别人,通常都会把我的心得拿出来分享,但有时候我话还没说几句,有人就不耐烦了,“你这说的都是心得体会,一点都不实用,你就直接告诉我怎么做就行了。” 说实话,对于这些人我是极为不屑的。我对他说:“当了老板就要有老板的思维模式,一味的要求我告诉你怎么做,你从心态上就已经输了。虽然开了店,当了老板,但你依旧还是打工仔的心态,怎么可能赚到钱!” 我小时候家里也很穷,但我并没有仇富心态,我总觉得那些赚到钱的人总有他的原因,不存在偶然,白手起家的人更是这样。因此我就特别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,希望能从中找到原因。 这里我就把我的一些思考分享给出来,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。1 你该知道的“剩余价值”
“剩余价值”是从打工思维转换成老板思维的关键。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,一个老板雇佣了一个工人,每个月给他开3000块的工资,而这个工人在老板这儿打工产生的效益可能是6000块,这样老板就赚了3000块,这多出来的3000块就是工人的剩余价值,也是老板收益的来源。 很多开店老板,尤其是小店老板容易陷入一种误区,总觉得雇佣员工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,所以就一味的压榨自己。可一个人每天的时间只有24小时,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比10个人做的多。 我有一个朋友,不方便直呼其名,就叫他老李吧。老李高中的时候就开始闯荡社会,能说会道,很快就在一家外贸公司的销售岗位做的风生水起。在大部分人的工资还只有几百块的时候,他凭着自己的业绩就可以拿到好几千块的收入了。 因为受过穷,老李的梦想一直都是做个有钱人,他并不满足当下的收入,想进一步提升自己。怎么去赚更多的钱呢?按照一般人的想法,肯定是更加卖力的工作,创造更牛逼的业绩,拿更高的提成。 但老李却不这么想,他觉得未来做销售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,业绩的提升肯定也会越来越难,自己每天只有24小时,即便全部拿来工作也赚不了多少钱;另一方面业绩的大头都是公司拿去了,自己只得到了一小部分。 为了不再被公司榨取剩余价值,他选择了自己办公司,雇佣别人给自己干活。这样他就从很多消磨时间的琐事中脱身出来,赚的钱比以前的十倍还要多。2 懂得与人分利
中国有句老话:“财散人聚,财聚人散”。马云一手建立了阿里巴巴,他却只持有阿里不到8%的股份,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,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中国首富。一般的老板总是把利润死死地握在自己手里,不肯与人分利,这样怎么可能会有人愿意跟着你干呢?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关于李嘉诚的故事,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真是假,但它说明的道理是很深刻的。 台湾有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板,经过打拼把自己的资产从一万变成了一百亿。当新闻记者问他,如何才能像你这样成功时,他说:成功很简单,我给你看个报道就可以了。只见他拿了一份报纸,上面刊登着几十年前的报道,这个报道是关于李嘉诚的,有一个标红的地方写着:与别人合作,如果说拿七分合理,八分也可以,那我们李家只拿6分就够了。 这种与人分利的思维不仅体现在商业合作中,也体现的开店的日常经营过程中。我见过有的开店老板自己明明做错了事,例如菜品里出现了杂物,还在和顾客讨价还价,生怕少赚了这顿饭的钱。这种人能做好生意,打死我都不会信的,连卖房子的都知道要服务客户,开个小店凭什么就摆出这么一副爱买不买的架势。由于这种原因失败的人真的是愚蠢至极。3 做事有规划能吃苦 能赚到钱的老板总是会主动解决问题,事先建立各种制度方法,把不利于生意的隐患扼杀在摇篮里;而亏钱的老板做事一般很被动,事先毫无规划可言,遇到事情了就拆东墙补西墙,往往窟窿没补上,原本的经营秩序也被打乱了。 在外面的时候,我经常会到小店买些饮料,每次总能遇到很多这样的便利店老板:躺在吧台的座椅上,表情涣散,但眼睛直勾勾的盯住电脑屏幕,看到顾客来了也毫无反应,直到最后结账才会恋恋不舍的把眼睛从屏幕上挪开,找完零钱就又赶快去看他的电脑了。 然而一旦遇到什么事情,这种老板一般叫的最厉害,“生活不容易”“生意难做”是他们最常放在嘴边的话,丝毫没有从自己的身上找过原因。 那些真正可以白手起家的老板,一般都是既能吃苦又对未来有规划的人。有个做生意很成功的朋友对我说:“我的成功经验很简单,别人干3小时,我可以干5小时,别人等着客户上门,我去贴广告,下雨天别人收摊,我做外卖。那些开店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,我一定会提前做好准备,那些突然状况,在解决后也一定会总结出对待这些问题的通用方法,做到吃一堑长一智,正因为犯过的错我基本没有再犯过,所以我的生意一直是向上的。” 最后我想说一句,做生意就是一个找资源、学知识、攒人品的过程,只要你有核心资源(有关系)或者有专业知识(懂行)或者肯吃苦人品好,即使起点不高但是赚钱绝对不会少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