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几年前在农村,装粮食用的都是箩筐,特别是丰收季节,收玉米时,一担担的玉米都是用竹箩筐从地里挑回家。
除了箩筐,还有篮子、簸箕、席子床垫,都是用竹子编织,无处不在,会编的人不是很多,编得好的更是比较少,编得好的附近几个村都能流传他的名字,会编织的除了自编自用外,还可以编几个拿去卖换点油盐、吃碗米粉,当时一对好的竹箩筐起码也换得五六块钱。当然,不会编织的只能拿其它东西变卖换钱来买。
除了织的过程,其实从选够锋利的刀、选竹子到拨竹子整个流程都是个技术活,弄不好容易经常割伤到手。
记得小时候有空就跟着村里老人学编竹篮,老人们编技也是一流的,虽然过了二十几年了,但我现在还是会编织,只是当时贪玩,结尾时没学好,现在收尾部分已经忘得精光了。现在还会有多少个年轻人有这个技术呢?它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,以后会不会逐渐失传呢?
像下面这些以后家里基本用不到了,还有多少个孩子还会见到这种东西?
现在一个这样的在集市上可以卖五六十大洋,以自己粗糙的技术得花上两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