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那山上高风
从靖东县城乘车到更那,途中好像在历史的长廊和地理的盆景中穿越,沿途不断在高山峻岭上盘桓,波浪式的前行,曲线式的上升,一种人类历史进程的感觉,险峰奇绝处,也正是风光绝胜地。每当会车时瞥一眼右侧的万丈深渊,瘫软的感觉就爬满心尖,等到爬上乐园,离天似乎也就只有三尺三了。
登上山顶四望,目光一甩就到了天边,伸手一揽,便感觉有彩霞虹霓被缠绕在指尖。往下俯瞰,乌蒙磅礴,层峦叠嶂,浩荡的江河似从怀中发源,辽阔的大地就从脚下铺展。但见各族群众,散落田间,鸡犬相闻,山歌酬答,好一个天生的化外之境更那村啊!
初到更那,总被这里的山势嵯峨重峦叠嶂、地势崎岖陡峭崔嵬所震撼,两千七八百米的高程,对常住沿海一带的人来说,几乎没有实景概念,但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还是簇拥着自己。不过这还不是最高处,会当临绝顶,一览晕大脑。恐高,将是一个需要不断修正的名词。不过,在更那呆的时间一长,对地理概念的熟悉程度,就会与当地人融为一体,自然,恐高也就消弭于无形了。
更那,一个民族语言转译的名字,世外桃源般的存在。但却在祖国的地图上名不见经传,哪怕是精确到乡村组的地图上也难觅其踪影,但却是真真切切的地理名词。
别看更那偏僻,这块区域聚集着数千人口,开办着一两座矿山,分布着三四所小学,由于离周边的县城和州府较远,乡办中学容纳有限,孩子们要到离家数十公里之遥的地方去求学,必须长途颠簸翻越高山深谷,其间的艰难险阻困扰纠结着这片区域的人们。
因此,更那中学的诞生也就顺理成章。
更那中学是这座山村的最高学府,说是中学,其实只是一所初级中学,不大的校区内,三五百莘莘学子站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,沐浴着共和国同样的阳光雨露,朝夕闻道,弦歌不辍,发奋砥砺,春风化雨。十来个敬业勤勉的老师传道授业解惑,薪火相传,燃烧着青春,执着于理想,播撒着智慧,分享着荣光,耕耘着心田,传承着希望。这里,就像是一处知识的小磁场,一座文化的小富矿,吸纳了方圆几百公里内的一大批孩子前来求学。甚至连远在贵阳的家长也慕名将孩子送来。
按照国家村办小学乡办中学的标准来说,一个更那村就办起了中学,这显然是孩子们享受到的超国民待遇的福祉。但这却是一所民办中学。2002年,学校创始人想村民之所想,急孩子之所急。情系桑梓,心怀乡亲,在多方筹措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,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,学校终于拔地而起。众多老师从毕节等地汇聚于此,共同承担起开荒牛的重任,一道支撑起孩子们头上的一片灿烂星空。
从此,沉寂了多年的更那,春风育桃李,书声满校园。如同春天的甘泉流过,冻土的地上葳蕤着盎然的生机与无穷的活力。
每天清晨,当万籁还在梦乡时,便有高天上的风云化作激流,呼啸着从更那上空掠过,开门看时,但见流云水汽和雾岚烟瘴奔腾咆哮,疾驰澎湃,烽鼓动地,兵戈连天,如千军万马衔枚疾走,从高大的白杨树叶间穿行而过,铮然有声,如金铁齐鸣。
而这时,乐园中学的孩子们也已经闻风起舞,诵读声已经应和着风声,在高山上回荡,回环往复,响遏行云。侧耳静听,感觉就像一群美丽纯洁的天使,唱着歌谣踏歌而行,从云端降临人间。
巍巍高山,静雅更那,乐山者仁,更那者智,乐山者的智慧喜欢用教育来表达,更那人知道,守着宝山,更需要有掌控开掘宝山的金钥匙,惟其如此,更那之山才会真正的令人高山仰止。
听,更那山上高峰,书声漫卷长风,远远望去,更那中学那红白相间的教学大楼几乎与高山相颉颃与流云相比肩。如果假以时日,一旦她冲破云天,这世界将为之刮目相看。